AI軟件開發流程

文章來源:成都小火軟件開發公司發布時間: 2025-06-29

大家好,我們是成都小火科技,今天是2025年6月29日,星期天。我們公司成立于2013年,有自己的全棧技術開發團隊。目前我們開發的軟件系統中,90%都有AI的功能。可以這樣說,有了AI之后,傳統的軟件都需要即時接入AI功能。今天就以我們開發過的「智能供應鏈預測系統」為例,聊聊AI軟件開發的具體流程。

記得2024年接這個項目時,客戶是一家連鎖零售企業,他們希望系統能根據歷史銷售數據預測未來三個月的庫存需求。當時我們第一時間做的不是寫代碼,而是開了整整三天的需求分析會。我們拿著白板梳理業務邏輯,確定AI模塊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:是要處理時序數據的季節性波動,還是要考慮促銷活動對銷量的影響?最后我們在需求文檔里明確了技術指標:預測誤差率要控制在8%以內,模型響應時間不超過200ms。

接下來進入數據階段。這個項目我們總共接入了12個數據源,包括POS系統的銷售數據、ERP的庫存數據、甚至還有天氣API的數據。記得當時數據工程師花了兩周時間做數據清洗,發現有30%的銷售記錄缺少門店編號,還有15%的庫存數據存在異常峰值。我們用Python的pandas庫做數據插值,用IsolationForest算法識別異常值,光數據預處理的代碼就寫了2000多行。后來在模型訓練時才發現,這些數據清洗的工作有多重要——最初用原始數據訓練的LSTM模型誤差率高達18%,優化數據后直接降到了10%。

模型選型階段我們做了AB測試。先是用傳統的ARIMA模型,發現對促銷活動的響應不夠靈敏;然后試了LSTM神經網絡,雖然能捕捉時間序列的規律,但計算量太大,服務器扛不住;最后決定用Facebook的Prophet模型,搭配XGBoost做特征工程。調參過程挺折騰的,記得為了確定Prophet里changepoint_prior_scale參數的值,我們從0.05試到5,每調一次參數就要跑8小時的訓練,整整一周才找到最優解0.3。

集成開發時遇到了架構設計的挑戰。我們原本想把AI模型直接嵌入后端服務,但發現每次模型更新都要重啟整個服務,很不方便。后來改成微服務架構,單獨做了一個AI預測服務模塊,用gRPC協議和其他服務通信。這個模塊里我們用TensorFlow Serving部署模型,用Redis做預測結果的緩存,前端請求過來先查緩存,沒有的話再調用模型計算,響應時間從原來的500ms降到了150ms。

測試階段有個有意思的插曲。我們用歷史數據做離線測試時,模型誤差率穩定在7.5%,但上線試運行第一天就出了問題——下午三點的預測數據突然偏差很大。后來發現是當天有臨時促銷活動,而我們的模型沒接入實時的活動數據接口。于是趕緊迭代版本,增加了活動數據的實時接入通道,還做了動態權重調整,現在遇到突發活動時,模型能在10分鐘內調整預測策略。

現在這個系統已經運行一年多了,我們每個月都會做模型復盤。上個月剛把Prophet模型升級成了Transformer架構,預測誤差率又降低了1.2%。其實AI軟件開發和傳統軟件開發最大的不同,就是它需要持續的模型優化。就像我們給系統加了個「自進化」模塊,每天凌晨會用最新的24小時數據微調模型,就像人每天學習新知識一樣。

前幾天客戶還打電話來說,用了我們的系統后,他們的庫存周轉率提升了22%,缺貨率下降了18%。聽到這些數據,我們團隊都挺有成就感的。其實AI軟件開發就像搭積木,每個環節都得嚴絲合縫,從數據清洗到模型部署,每個步驟都藏著技術細節,只有把這些細節都摳到位,才能做出真正能用的AI系統。


文章來源網址:http://www.shmme.net/archives/xitongkaifa01/1948,轉載請注明出處!

推薦文章

預測性分析決策支持系統開發

2025-08-19 21:58:35

能源消耗監測分析軟件開發

2025-08-19 21:58:05

設備預測性維護平臺開發

2025-08-17 13:21:19

生產執行系統(MES)開發

2025-08-16 10:12:07

客戶關系與營銷管理系統開發

2025-08-19 21:58:42

企業搜索與知識管理系統開發

2025-08-19 21:58:28

主數據管理系統(MDM)開發

2025-08-19 21:58:21

商業智能(BI)可視化平臺開發

2025-08-19 21:58:13

Core competence

高質量軟件開發公司-成都小火科技

多一套方案,多一份選擇

聯系小火科技項目經理,免費獲取專屬《項目方案》及開發報價

咨詢相關問題或預約面談,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系

業務熱線 19113551853

在線提交需求 191135518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