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設計規范文檔(2025.9月版)

文章來源:成都小火軟件開發公司發布時間: 2025-09-15

大家好,我們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,今天是2025年9月15日,星期一。APP開發是我們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,我們有專業的UI/UX設計師,今天我們來分享截至目前,APP界面的設計規范。

APP界面設計規范是確保產品視覺一致性、操作流暢性和用戶體驗統一性的重要指導文檔,需結合用戶需求、平臺特性(iOS/Android)、業務場景等因素制定。以下是一套通用的設計規范框架,涵蓋核心模塊和具體細節:

一、設計原則(核心指導思想)

1. 一致性  

全局統一:配色、字體、圖標、間距、交互動效等遵循同一套規則(如主色僅用于核心操作,次色用于輔助功能)。  

平臺適配:遵循iOS(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)和Android(Material Design)的設計語言差異(如導航欄位置、控件樣式)。  

場景連貫:同一功能的操作路徑、反饋邏輯在不同頁面保持一致(如“保存”按鈕始終位于右上角)。  

2. 可用性  

操作便捷:高頻功能入口前置(如首頁底部Tab),低頻功能隱藏于二級菜單或側邊欄。  

反饋明確:任何用戶操作(點擊、滑動、輸入)需提供視覺/觸覺反饋(如按鈕按壓縮小、加載動畫)。  

容錯設計:關鍵操作(如刪除、支付)增加二次確認;輸入類功能提供自動補全、錯誤提示(紅色文字+圖標)。  

3. 美觀性  

視覺層次:通過對比(色彩、大小、留白)突出核心內容(如首頁首屏展示核心功能,次要信息折疊)。  

風格統一:整體采用扁平化/擬物化/3D等單一風格,避免混合使用(如iOS偏向簡潔扁平,Android Material Design強調動效與材質)。  

二、基礎設計規范(全局通用規則)

1. 設計尺寸與適配

屏幕適配:  

基于主流設備尺寸設計(如iOS以iPhone 14/15 Pro Max(430pt×932pt)為基準,Android以1080P(360dp×640dp)為基準)。  

使用百分比布局或彈性布局(Flexbox/Grid),避免固定像素值,適配不同屏幕比例(如全面屏、折疊屏)。  

安全區域:  

iOS:頂部避開劉海屏(劉海高度≥44pt),底部避開Home Indicator(高度≥34pt);安卓:頂部避開狀態欄(高度≥24dp),底部避開導航欄(高度≥48dp)。  

最小點擊區域:  

按鈕/可點擊元素的最小尺寸:iOS≥44pt×44pt(物理尺寸約7mm×7mm),Android≥48dp×48dp(避免誤觸)。  

2. 色彩規范

色彩體系:  

主色(1-2種):品牌色,用于核心操作(如“提交”“購買”按鈕)、關鍵視覺元素(如LOGO、導航欄)。  

輔助色(3-5種):補充主色,用于次要操作(如“篩選”“更多”按鈕)、狀態提示(如成功/警告/錯誤)。  

中性色(黑白灰):用于文字、背景、邊框,確保可讀性(正文≥4.5:1對比度,大標題≥3:1)。  

狀態色:  

成功:綠色(#00C853);失敗:紅色(#FF1744);警告:橙色(#FF9800);禁用:灰色(#E0E0E0)。  

3. 字體規范

字體選擇:  

iOS:優先使用系統默認字體(SF Pro);Android:優先使用Roboto(中文場景可搭配思源黑體/Noto Sans CJK)。  

避免自定義字體(除非品牌強需求),確保跨設備顯示一致性。  

字號層級(以iOS為例,單位:pt):  

類型 字號范圍 字重 適用場景

大標題 24-32 Bold 頁面主標題

標題 20-24 Semibold 列表項標題、模塊標題

正文 16-18 Regular 主要文本內容

輔助文本 14-16 Regular 次要說明、提示文字

備注/占位符 12-14 Light 輸入框提示、小字備注


行高:正文行高建議為字號的1.4-1.6倍(如16pt正文行高24pt),確保閱讀流暢。  

4. 圖標規范

風格統一:全局圖標采用線性(Stroke)或填充(Fill)風格,避免混合使用(如部分線性、部分填充)。  

尺寸標準(以iOS@1x為例,單位:pt):  

導航欄圖標:24×24(安全區域內,實際顯示20×20);  

標簽欄圖標:28×28(選中狀態可帶填充或顏色變化);  

功能圖標(如列表項):20×20-24×24;  

大圖標(如啟動頁):1024×1024(@1x,適配不同分辨率時需縮放)。  

圓角與描邊:圖標圓角半徑建議≤2pt(避免模糊);描邊寬度統一為1-2pt(如線性圖標描邊1.5pt)。  

5. 動效規范

轉場動效:  

頁面切換:iOS使用“淡入淡出”或“右滑返回”;Android使用“滑動”或“淡入”(遵循系統默認)。  

彈窗/浮層:從底部向上彈出(iOS)或中心放大(Android),關閉時反向動畫。  

反饋動效:  

按鈕點擊:微縮放(Scale 0.95)或透明度變化(Alpha 0.8);  

加載等待:環形進度條(iOS)或旋轉圖標(Android),時長建議0.8-1.2秒(避免過長)。  

緩動函數:常用Ease-In-Out(自然過渡)、Ease-Out(快速結束),避免生硬線性動畫。  

三、交互控件規范(高頻組件設計規則)

1. 導航欄(Navigation Bar)

iOS:默認位于頂部,包含返回按鈕(←)、標題、右側操作按鈕(≤2個);  

Android:可選“沉浸式”設計(與狀態欄融合),標題居中或靠左,操作按鈕置于右側;  

高度:iOS標準高度44pt(含狀態欄44pt,內容區44pt);Android標準高度56dp(內容區56dp)。  

2. 標簽欄(Tab Bar)

數量限制:全局最多5個標簽(iOS)或3-5個(Android),超出則需折疊為“更多”;  

選中狀態:圖標填充/顏色變化+文字加粗(如iOS默認藍色,Android主題色);  

高度:iOS標準高度50pt(含安全區域);Android標準高度56dp。  

3. 按鈕(Button)

類型:  

主按鈕(Primary):品牌色填充,用于核心操作(如“立即購買”);  

次按鈕(Secondary):中性色邊框+文字,用于輔助操作(如“取消”);  

文本按鈕(Text):無背景,僅文字,用于輕量操作(如“查看詳情”);  

禁用按鈕(Disabled):透明度降低(如50%),不可點擊。  

尺寸:最小高度44pt(iOS)/48dp(Android),寬度根據文字內容自適應(建議≥80pt);  

點擊區域:實際可點擊范圍≥最小點擊區域(避免文字過小導致誤觸)。  

4. 表單(Form)

輸入框(Input):  

類型:文本框、密碼框、手機號框等,需標注鍵盤類型(如數字鍵盤、郵箱鍵盤);  

提示文字:灰色小字(12-14pt),位于輸入框內頂部(占位符)或下方(錯誤提示);  

錯誤反饋:輸入錯誤時,輸入框邊框變紅+文字提示(如“密碼需≥6位”)。  

選擇器(Picker):  

日期/時間選擇:彈出式滾輪或日歷面板(iOS);對話框或底部彈窗(Android);  

選項列表:單選/多選,支持搜索(如地址選擇)。  

5. 列表與卡片(List & Card)

列表項:  

間距:行間距8-16pt(根據內容密度調整);  

左右邊距:全局統一(如16pt),重要信息(如頭像)可縮進;  

點擊反饋:背景色變淺(如#F5F5F5)或輕微縮放。  

卡片(Card):  

圓角:4-8pt(避免過尖或過圓);  

陰影:iOS使用輕微投影(Opacity 0.1,Radius 4pt);Android使用Material Design陰影(Elevation 2dp);  

內容:單卡包含標題、圖片、簡介,避免信息過載。  

四、適配與兼容性

系統差異:  

iOS:嚴格遵循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(如開關控件、日期選擇器樣式);  

Android:遵循Material Design 3(如浮動操作按鈕FAB、底部導航欄)。  

深色模式(Dark Mode):  

支持自動切換(跟隨系統)或手動切換;  

深色背景下文字/圖標需調整對比度(避免過亮刺眼),背景色建議#121212或#1E1E1E。  

多語言/文字擴展:  

預留足夠空間(如英文比中文長30%-50%),避免文字截斷;  

RTL(從右到左)語言(如阿拉伯語)需鏡像布局(圖標、文字順序)。  

五、無障礙設計(包容性體驗)

文字可讀性:正文最小字號14pt(iOS)/12sp(Android),大標題≥20pt;  

語音朗讀:為圖片/圖標添加Alt文本(如“購物車圖標”);  

動態字體:支持系統字體大小調節(避免固定字號覆蓋用戶設置);  

顏色盲友好:狀態色(如成功/錯誤)需同時通過形狀(圖標)或文字區分。  

六、設計交付物

標注文檔:使用Figma/Sketch標注組件尺寸、顏色(HEX/RGB)、間距(dp/pt)、字體(字重/字號);  

切圖資源:導出@1x/@2x/@3x(iOS)或mdpi/hdpi/xhdpi(Android)切圖,命名規范(如btn_primary_normal.png);  

交互原型:用ProtoPie/Adobe XD制作高保真原型,標注交互動效(時長、觸發條件);  

設計系統庫:維護組件庫(Symbols/Components),確保團隊協作時樣式統一。  

APP界面設計規范需結合產品定位、用戶習慣和平臺特性,通過標準化規則降低開發成本、提升用戶體驗一致性。核心是“以用戶為中心”,在美觀與實用間找到平衡。


文章來源網址:http://www.shmme.net/archives/appd/2157,轉載請注明出處!

推薦文章

APP做好之前,我們就需要了解APP推廣流程

2025-09-15 17:55:04

APP設計規范文檔(2025.9月版)

2025-09-15 17:48:15

APP重新開發的主要原因

2025-09-15 17:30:16

海外AI社交軟件APP定制開發

2025-09-11 18:00:56

如何用AI檢索成都APP開發公司?

2025-09-11 17:59:57

APP和小程序備案步驟(2025年9月版)

2025-09-10 17:08:29

APP軟件開發多少錢?

2025-09-10 16:50:41

APP定制軟件開發公司介紹

2025-09-10 18:00:48

Core competence

高質量軟件開發公司-成都小火科技

多一套方案,多一份選擇

聯系小火科技項目經理,免費獲取專屬《項目方案》及開發報價

咨詢相關問題或預約面談,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系

業務熱線 19113551853

在線提交需求 19113551853